智能化系统范文10篇

 常见问题     |      2023-11-18 14:12:34    |      小编

  (1)励磁控制系统的量测信号数字化,连接和数据传输网络化。常规励磁调节器所需的模拟量和开关量,由数字化的传感器连接终端设备,如光CT,光和电网广域测量等,通过网络传送;加载于设备上的智能控制器和发电电压控制单元,通过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相互连接,接受数据指令,实现对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控制和监测。

  (2)励磁设备智能化。励磁设备的主体功率整流器、灭磁装置和励磁变压器分别设有智能控制器。分散安装在各自的设备中,执行相关的控制、限制保护和监测等功能,由各自的智能控制器分散化的实现;而常规电压调节器对发电机电压和无功调节和控制的功能,由发电电压控制单元实现,该单元可现地就近安装,也可远距离集中装设,进行集中而冗余的控制。

  (3)励磁系统将综合应用最新和先进的通信、电力电子、控制、决策支持和电力系统稳定等技术。网络化的系统结构和智能化的控制方式,使励磁系统更加可靠。在任何异常和故障发生初始,就能采取有效的校正措施,保证发电机的励磁控制;更加安全,在外部干扰和电网扰动时,能准确的操作和控制,使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更加经济,励磁系统设备的设计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所期望的功能为准则,通过对设备实时在线地监测和运行状态评估,使设备能够在更大的负荷下使用,发挥最佳的能力;更加高效,采用效率更高的功率整流电路,低功耗和节能的器件及设备:更加稳定,先进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理论和方法,将得到实质性的应用和推广,最大限度的发挥励磁系统对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更加环保节能。大大减少连接电缆损耗和附加损耗,采用对电网谐波电流注入少。开关涌流扰动小的功率和灭磁电路。

  励磁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单台发电机的励磁系统.主要由独立的智能功率单元、智能灭磁单元和励磁变压器构成.其控制和监测由各单元的智能控制模块来实现;机端电压及无功调节将由集中冗余的发电电压控制单元来实现.该单元即可以由多立的控制器或服务器来构成,也可以作为一个发电电压控制软件模块在电厂分布式监控系统中实现,通过网络对一台或多台发电机的励磁进行实时控制和监测。如附图所示。这种网络化的结构使励磁系统在不同机组之间,励磁系统与电厂监控系统、电网控制系统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1)发电电压控制单元。发电电压控制单元通过网络从数字测量终端获取每台发电机和系统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频率、功角和各种控制监测指令等所需的信息,根据最安全和经济的控制策略,计算出对每台发电机励磁的操作和控制参量.通过网络发送到功率单元和灭磁单元等励磁设备。实现发电机电压和无功的控制和调节。

  (2)智能功率单元。功率单元的智能控制器具有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接El,通过网络接收发电电压控制单元的操作控制指令,对功率整流电路的输出进行调节.实现对励磁电压的控制和调节:同时对功率单元的设备及其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在设备异常或故障情况下,自动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控制和报警,迅速隔离和切除故障元件,恢复正常运行,确保设备的高效、可靠和安全运行。

  (3)智能灭磁单元。灭磁单元的智能控制器具有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接El,通过网络接收发电电压控制单元的操作控制指令,对灭磁电路实现远程控制.同时对灭磁设备元件和灭磁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状态分析,在异常或故障发生前,及时提出预警信息和维护检修,确保发电机灭磁的可靠、安全和性能优越。

  (4)励磁变压器。励磁变压器同样装设智能控制器。对励磁变压器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通过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接口,发送励磁变压器的电压、电流、运行工况、故障预警和状态分析等,及时进行维护检修,保证发电机的安全运行。

  如果说智能电网将是一次新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的革命,那么作为发电端重要的控制系统——励磁控制系统也必将在技术应用、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推动励磁技术的新发展。

  (1)智能控制系统。74应用高速集成的嵌入式系统芯片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如ARM、DSP、POWERPC芯片和Linux、VxWORKS、WINCE操作系统等,构成智能控制器的软硬件平台。设计具有光纤、无线等连接的网络通信接口.和符合智能电网的标准网络通信规约;设计对设备实时控制和在线监测的电路接口和功能软件:应用操作系统对各种控制和监测任务进行实时有序管理。

  (2)通信网络技术。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即插即用技术,建立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使各励磁设备之间能够进行紧密无缝的网络化通信,使励磁系统在不同机组之间,与电厂监控系统之间、与电网控制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和操作功能的交互。通信规约的使用和软件功能的设计是励磁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励磁设备的连接除网络连接线外,没有其它的硬电缆连接。

  (3)控制技术。先进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技术理论和方法,如电力系统电压调节(PSVR)、高压侧电压调节(HSVR)、励磁和调速的综合控制、根据系统状态调整参数的适应式PSS、混成自动电压控制(HAVC)和非线性励磁控制等,将得到实质性的应用和推广,最大限度的发挥励磁系统对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酒店建筑对于人性化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当前酒店建筑项目中智能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酒店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来对酒店建筑内各类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酒店建筑的高效化运行。近年来我国酒店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硬件设备设计和使用功能兼容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因此在酒店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管理,以此来保证酒店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为酒店的高效和人性化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1.1智能一卡通系统。在酒店智能一卡通系统中主要是为客户门锁、电梯梯控、客房控制等。利用智能一卡通系统实现一卡多用功能,即可以乘电梯、开门、取电和显示开门人身份等,而且可以利用软件来对不同人员的权限进行设置。1.2客房管理控制系统。客户管理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集中控制模块、触摸屏开关、通讯放大器及计算机共同组成,能够远程显示房态,及时响应和处理客人提出的服务。利用取电卡来控制空调室内机,即通过插拔取电卡来打开和关闭室内机。1.3无线对讲寻呼系统。天线对讲寻呼系统主要由控制信道机、合路器、分路器、耦合分配器、功率分配器和室内天线共同组成,利用无线信号覆盖地下各层,在酒店层则通过接入相应数量的频道,实现酒店区域通讯无死角。1.4酒店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主要由服务器和酒店管理软件共同组成,其有效的将程控交换机、客房控制和智能一卡通系统进行集成,并对具的信息进行记录,以此来保证酒店正常的财务运营和日常管理。1.5数字客房点播系统。数字客房点播系统用于豪华客房,由电脑数字机顶盒、无线键盘、核心交换机和楼层交换机、防火墙等组成相对于传统V0D点播(只能提供电影、电视、音乐)系统,数字点播系统通过无线键盘还可实现办公打字、上网订餐、电子游戏、实时查询航班、天气、交通等多元化服务。同时,该系统所有内容的修改、添加、设定都可以由管理员通过网络远程处理,更快地满足了酒店管理的需要。

  2.1注重智能化工程重点子系统的建设。由于酒店建筑中智能化工程存在较多的子系统,在施工时存在交叉的情况,而且协调配合难度较大。通常情况下酒店建筑智能化工程大致以通讯、楼控、安保和综合管理等系统为主,每一个系统又分为较多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具有复杂的联动和集成。因此在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要重视重点子系统的建设,在酒店智能化系统中,网络通讯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作为酒店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酒店建筑得以运营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将其作为重要管理内容,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给予倾斜,充分的通过重点子系统的建设来有效的带动其他系统的顺利施工。2.2注意与其他专业的配合协调。智能化工程同土建、机电、装修等工程均存在大量的配合工作,如土建方面,智能化前期有大量的预埋管路需要在土建施工时放置机电方面,则存在于如何进行室内桥架综合,自控系统如何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等一系列问题;装修方面问题就更加突出。首先许多信息的点位布置,必须根据装修家居的摆放才能最终确定;其次客房的智能控制要求,公共区域的灯光控制必须根据室内装修设计的要求进行二次深化;最后智能化的某些功能设备,如会议系统,则需要同装修单位协商,存在如何来修饰、美化隐藏相关设备的问题;所以与其他专业保持密切联系,注重与其他专业的信息沟通,显得尤为重要。2.3注重对智能化工程进度的调整。在酒店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前期图纸调整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界面,工地投入人员较少,后期施工工作大面积展开时,特别是在竣工前期则是智能化工程施工的高峰期,存在抢进度和抢时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严格控制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进度,并针对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工程进度进行调整,避免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的进度安排。2.4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各个关卡。在酒店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整体建筑工程的建设目标来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严格把控材料的选购、设备的管理和施工工艺的选择,而且在施工方案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对其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评审,针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掌握,以此来保证智能化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酒店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其涉及的内容较多,工程量较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基于酒店建筑自身功能的需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对整体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管理进行有效掌控,做好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活动冲突问题的发生几率,以此来保证酒店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马晓涛.酒店建筑智能化工程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193.

  [2]陈建.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3(30):200.

  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对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其智能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微处理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大幅度提高,使智能化电器元件得到快速发展,智能化电气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相对于6kV及以上中高压系统的综合保护及系统监控(SCADA系统)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作为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开关设备,其智能化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现有不少应用于低压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基本上是在SCADA系统基础上进行修改,可以满足基本的监控功能,但不能充分体现低压电气系统的特点及要求。因此,美国能源控制公司(AEC)开发并推出了符合工业控制要求及具有高可靠性的微机综合保护装置、智能配电仪表及其管理系统,更方便有效地实现0.4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配电管理。

  智能化配电系统由开关配以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化元件(比如AEC公司的智能配电仪表)经数字通信与计算机系统网络连接,实现变电站开关设备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数字通信、远程操作与程序控制、保护定值管理、事件记录与告警、故障分析、各类报表及设备维护信息管理等功能。针对电气系统直接面向控制终端,设备多、分布广,而且现场条件复杂,系统本身及设备频繁操作、故障脱扣等产生的强电磁及谐波干扰等特点,智能化监控系统应能实现面向对象的操作模式,具有强抗干扰能力,主要控制功能由设备层智能化元件完成,形成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以满足系统运行的实时、快速及可靠性的要求。系统中的智能化元件就其功能而言总体上可分为:电能质量监测、开关保护与控制及电动机保护控制等。由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系统中智能化元件可不依赖计算机网络而独立运行,极大地提高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满足电器设备运行管理的需要及工厂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处理器测控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式多点通信的底层网络。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DCS系统4~20mA的模拟量传输方式逐渐被数字网络传输方式所取代,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ControlSystem,FCS),迅速发展并在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FCS既是一个开放式通信网络,又是一种全分布式控制系统。它作为智能设备的联系纽带,把挂在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设备连接为网络系统,并进一步构成自动化系统,实现基本的控制、计算、参数设置、报警、显示、监控及系统管理等综合自动化功能。在FCS中,各种部件用通信网络连接起来,数据传输采用总线方式,系统信号的传输完全数字化。系统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主控部件,资源共享,各智能化部件可以不依赖计算机而独立运行。

  FCS完全淘汰了4~20mA的模拟量传输方式,减少了大量的现场敷线;FCS的控制调节过程在现场部件,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并避免了系统因主机故障而陷入瘫痪。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IEC7498标准中的OSI参考模型定义了网络互联的7层框架,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性系统环境中的互联性、互操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

  考虑到工业生产现场大量的智能化装置零散地分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而单个节点面向控制的信息量不大,但实时性、快速性要求较高,为减少中间环节,满足实时性要求及降低工业网络的成本,现场总线采用的通信模型大都在OSI参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它采用OSI模型中的3个典型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省去了3~6层,具有结构简单、执行协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同时满足工业现场应用的性能要求(如图1所示)。通过一致性与互操作性测试,满足现场总线技术要求的不同制造商的产品即可实现在同一总线上的互联,为用户的系统集成带来极大的好处。

  几种有影响的现场总线技术包括MODBUS、LonWorks等。它们的通信模型各不相同,其应用具有各自的特点,已形成统一标准并在特定的应用领域显示了自己的优势。现场总线技术的优点主要有:

  (1)节省硬件投资。现场总线系统的智能设备分散在现场,能直接执行控制和计算功能,可减少大量的变送器及调节器、计算单元等,也不再需要DCS系统的信号传输处理单元及其大量复杂的硬线连接,节省了可观的硬件投资,并可减少控制室的占地面积。

  (2)节省安装费用。现场总线系统的接线十分简单,一条通信总线上可挂接几个甚至上百个设备,节省安装附件,安装工作量大大减少,设计及接线校对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资料显示,与DCS相比,现场总线)减少维护费用。由于现场控制设备具有自诊断及一定的故障处理能力,并通过数字通信将相关信息送往控制室,用户可实时监测及查询所有设备的运行,及时了解维护信息,以便早期分析与排除故障,缩短维护停工时间。同时,由于系统结构简化、接线简单,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4)系统集成更简单、灵活。用户可选择不同制造商的产品来集成系统,避免或减少系统集成中因不兼容的协议和接口带来的麻烦。

  (5)提高了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于现场总线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与模拟信号相比,它从根本上提高了测量与控制的精确度,减少了传送误差。同时,由于系统结构简化,现场智能化设备内部功能加强,减少了信号的往返传输,设备可不依赖网络而工作,提高了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现场总线系统是自动化领域的发展热点,应用现场总线技术也是智能化电器的发展趋向。在电气设备中,现场总线技术已在电动机控制、综合测控仪表及开关保护等智能化元件上广泛应用,并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智能配电系统是美国能源控制公司(AEC)自动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电气成套开关设备的特点和要求,AEC公司推出了AECONTROL变电站监控系统。AECONTROL则是集成变电站开关设备、变压器及中压开关设备的一体化分布式智能配电管理系统。下面以AECONTROL系统模型(见图2)简述AEC智能配电系统的应用。

  AECONTROL系统主机是变电站一体化监控平台,提供系统集中监控功能。系统现场层面配置前端机,经内部以太网与监控主机连接;前端机往下是设备层开放的现场总线网络,连接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装置。前端机为工业PC机,具有很强的通信处理功能及抗干扰能力,取消了路由器和网关,简化了网络结构,同时实现底层变电站设备的无缝连接。

  目前,大部分现场智能化装置虽具有数字通信功能,但不是严格经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测试过的现场总线设备,协议不统一,通信兼容性差。而AECONTROL前端机灵活的通信处理功能很好地满足了系统开放性的要求,即可连接标准的现场总线产品,也兼容其他智能化装置,扩展灵活,可充分满足用户变电站内不同设备系统集成的要求。

  美国能源控制公司(AEC)在国内可以提供上到6~110KV全系列的微机综合保护单元,下至400V的智能配电仪表和低压电动机保护控制器及变电站自动化后台监控管理系统。连接AECONTROL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实现上述功能的智能化装置有:AEC2000系列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AEC6800/AEC46系列智能配电仪表和AEC4900电动机保护控制器等。

  AEC2000系列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经现场总线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实现开关保护极其定值设置、电参量测量与显示、故障与维护信息管理等功能;AEC6800/AEC46系列智能配电仪表可实现电能质量综合监测、远程控制等“三遥”功能;AEC4900智能化电动机保护控制装置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强大的电动机控制和保护功能及参数测量与显示功能。控制功能包括直接起动、正反转、双速、星三角等;保护功能覆盖了过载保护、欠压保护、堵转保护、三相不平衡与断相保护、漏电保护、电动机热保护等;可测量与显示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及报告故障类型、电动机运行维护信息等。同时AEC4900电动机保护控制器提供电动机自动重起动及故障预测功能,具有双冗余通信接口。

  特别推荐:AEC6800系列智能配电仪表,它不仅可以遥测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无功电度,还可以遥信开关的合分闸状态及遥控开关的合分闸操作。另外具有10余种扩展模块,实现谐波测量、多种通讯协议选择等功能。

  AEC6800系列智能配电仪表,率先将航天控制设备上广泛应用的VFD真空荧光显示技术应用于智能配电产品上,从而使AEC公司的AEC6800系列智能配电仪表的性能在同类产品种脱颖而出,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特性,更适合于在高温、低温、高压、剧烈震动等恶劣场合使用。

  在众多科技巨头大力研发与推广下,汽车智能化技术成为当前汽车研发热门方向,而智能化核心技术驾驶辅助系统发展迅猛。行车安全是交通参与者关心的问题,驾驶信息系统在道路交通安全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在网络、信息和智能控制方面更加深入的融合发展,大力引进和发展汽车智能化驾驶信息技术才能与世界先进水平齐头并进。

  驾驶信息系统能够帮助汽车轻而易举地实现语音通讯、数据传送以及跟踪目标等技术,同时还可以轻松掌握许多服务功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以及5G网络技术等多种系统数据整合,实现更宽广的用途[1]。(1)通讯系统和电子导航的应用。网络通讯的传输过程中有两大形势,一是,利用数字显示器进行阅读;二是,对文本进行语音转换,并将其进行信息传递,网络即时通讯技术可实现车辆与数据中心的信息交换,为车辆的导航系统提供数据。汽车导航系统中包含着电子导航系统,它使全球定位系统的导航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快速选择正确的路线节约了时间成本。电子导航系统将区域内的各路线、设施,清晰的呈现在了驾驶员的面前,并为其快速的选择最佳路线。例如,当遇见交通拥堵的情况,电子导航可以快速的提供修改后的路线,并对之前的导航功能进行快速修复。(2)集成安全系统。集合安全系统包含了电子设备,为控制器等几十种先进技术,它与汽车的行驶特征以及安全有关。例如,为驾驶员提供安全保障的汽车气囊设备,在触发信号后进行的远程输送,就是利用该技术得以实现的[2]。(3)自适应巡航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帮助汽车实现自动、半自动驾驶,其工作过程是,设定目标速度,利用雷达等技术对周围进行扫面,并利用控制器进行运算,在异常的情况下该功能可以降低发动机系统功率输出,降低档位并灵活控制,实行制动,恰当地保持住和前车的最安全的车距。高阶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保证车辆进行自主的驾驶巡航。该系统在信号处理的灵敏度更高,扫描的范围更加的宽泛,往往还会配备高速的视觉成像摄像机,以识别路面标识以及交通信号灯。(4)防碰撞警示和撞车识别系统。通过激光、声呐雷达扫描汽车在行进路线上的车辆或者障碍物,并将扫描的信号实时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对处理的结果进行输出,如遇紧急情况,系统可提醒驾驶员,如驾驶员未作出制动等响应,系统会以保证车辆不发生状况、防止事故发生为前提,对车辆下达自动进行自制的命令。此外,凭借车内的定位系统,当交通事故发生后,会自动联系救援机构,并准确的上传自身位置,为救援提供了便利[3]。

  应用智能化技术,对决策的规划、以及对环境感知的集合以及综合很多辅助设备于一身的功能,属于高新科技的产物,被很多国家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自动驾驶系统。汽车产业中,现阶段的最为先进的智能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汽车进行全面操作,使汽车进行自动驾驶的相关智能技术。比如,当交通拥挤时,该系统会做出匹配的判断,以供驾驶员选择。(2)预警感知系统。对汽车自身以及行车环境进行感知,并向驾驶员提供相关信息。在出现危险的情况时,发出警报的一种传感器系统。它为驾驶员提供多种预警以及警告,以保证驾驶员可以进行安全驾驶。

  协助行驶系统,其功能包括进行准确停车、进行巡航控制、实施车辆跟踪等;它凭借自身的智能信息系统,对行车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进行相关决策,提供相应的驾驶方案。

  视觉技术、数字导航技术、以及雷达技术等,都属于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为汽车行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汽车智能化推进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汽车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是,机器视觉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高速成像摄像机对路况进行跟踪和识别,并将它与传感器信息进行对比,视觉机器具有大信息量和大范围的检测特点,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处理器运算需要更快的速度,所以使用更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利用新的视觉算法是目前技术急需发展的又一方向。视觉技术在处理深度信息上有一定难度,而雷达技术在大数据处理方面有一定优势,借助该技术可以帮助行驶员实现汽车周边信息的搜索与处理,精准地对车辆周边存在的障碍物进行识别,能让系统对车辆周边是否有行人与车辆进行准确辨别。该组合技术应用雷达系统和视觉系统共同的运算结果,系统对道路情况有更全面与精确的了解[4]。

  为使汽车的各项性能得到大幅度的优化,使其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提高,要将智能化技术和驾驶信息系统创新等技术充分的应用在汽车领域中,不仅可以使汽车乘车的舒适度大大得到提升,也使汽车领域在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中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对汽车智能化技术以及驾驶信息系统化进行创新,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1]李付俊.浅谈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未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59.

  [2]俞庆华.联电携手英飞凌成立创新中心,专注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J].汽车零部件,2017(09):73.

  [3]李付俊.浅谈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未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59.

  在智能大楼的浪潮渐趋平静之时,智能住宅小区又揿新潮,形成了住宅的新卖点。智能住宅和小区通过媒体的宣传,为人们描述了梦幻般的理想新生活。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在家中坐,购物,教育,娱乐,医疗,人们聊天交往等等一切生活的需要都能解决,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而且节能……。然而,1999年中国首次网络生存测试的结果,表明了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憧憬的、国外来宣传的,还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能得到的;技术上能做到的,在社会上并不就可普遍推广的,当今的购房者中很多似乎并不对住宅的“智能”给予热情的响应,他们首先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是否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户型、环境、交通条件、面积等等。有些智智能住宅小区的先行者花了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不好用,故很少人用。但可喜的是,我们也见到有的小区,坚定不移地终于走出了一条路,E社区正在深入人心,健康发展。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新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是新技术深入家庭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作者希望将自己在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的一些思考陈述于后,供同行们参考,更希求得指正。

  智能建筑是建筑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智能建筑并非仅指大楼和楼群,它有着更广的涵义。而智能住宅、小区并不是智能大楼在规模上简单的缩型,也不是智能大楼的发展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延伸。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H)、欧洲的“聪明屋”(SH)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的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表明了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家电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表明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住宅智能化表明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进入了住宅,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话音、数据、图象)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日本、新加坡有适用于大型居住区的总线。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中国住宅的开发基本都是小区的形式,因此,当我们谈到小区智能化的时候就隐含了住宅智能化。

  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国外有所不同,是藉助于智能建筑的概念和借鉴国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蓬勃发展之机而兴起。而今智能住宅小区示范小区遍布全国,用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的产品开发也遍地开花。

  1.住宅内部具备综合了安防、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防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一个完整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如图1所示。应加以说明的是,小区的不同个性,会对智能系统的功能有所取舍。作者认为,根据小区的实际功能需求而确定其智能化系统才是胆智的规划、设计。实践表明,单纯追求技术的完备性、先进性的后果,是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必要条件,即实施了智能化工程的、并能发挥出智能化的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务请注意,智能小区是一个特指的名称而已。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住宅是小们最根本的生存空间,是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发展,但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住宅的功能仅仅是为了居住。今天,信息正成为人们生存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进入家庭使住宅、小区能够具有如图1所示的功能。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人们对新技术的接收和应用会有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限制,还受到经济上的以及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当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时,一定首先要了解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认清智能化系统的作用。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必然地仍是以居住舒适为第一要义,它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居住性:生活空间分配合理,居住气氛浓厚,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具体是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小区内有适宜的公共活动场所,或在楼上有空中花园以增加邻里交往,增加居住气氛。

  2.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3.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对核心部定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它不仅能使居民能参与设计,也为再改造提供了可能。

  ③住宅内环境质量:厨卫设备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鼓励二类高层),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等)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小区内部商店、文娱场所等服务设施。·周边环境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服务场所。

  从上述7个方面和上节所述我们看到,智能化系统是现代住宅小区不可缺的,但相对住宅小区所需要的功能,智能化系统所能担当的是有限的。智能化系统是为住宅、小区更加好地发挥效用服务的,是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之一,是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但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认为高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低档次的智能化系统,反之低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高档次的智能化系统。

  智能的直观定义是在给特定的环境与目标条件下,正确制定策略并产生行动来实现目标的能力。社会智能的定义:人类群体在实现共同目的过程中分工与协作的能力,正确决策和实施的能力,现今一切人工的智能都是以人的智能为原型的。

  4.1对照智能的上述定义,我们认为应从更广阔的概念上来理解小区的智能,即智能小区的智能并不是靠智能化或弱电专业就能实现的。

  ①住宅的舒适与房间的空间和采光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房屋的进深与层高之间设有一个恰当的设计,那又怎么会使用者的舒适和工作效率呢?这当然由建筑设计来考虑。

  ②空调和电采暖器可以在住宅内营造室内舒适的小气候,但它绝不能代替人对自然通风和阳光的亲近和需求。而它们的能耗如不加控制,则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有专家统计过,以每户空调、采暖耗电1-4KW计,则仅长江流域的此项用电约为2亿KW,相当于11个三峡电厂的装机容量。又据专家测算,采用新型建材、新型空调设备以及对住户加以指导,长江流域年能耗可望降低50%。又有专家研究认为,将生物气候学原理应用于高层住宅,则可以节省运转能耗的40%。

  ③住宅热水器供水系统,常有长的管路且其保温措施常被忽视,结果往往要等一段时间才有热水放出。显然,这既浪费时间,还浪费水和天然气资源,亦降低了舒适性。公务员之家

  ④住宅小区一般都注意到室外人们的交往空间,但往往重视其物质环境,如设置草地、流水等。但,对其心理环境重视不够,结果命名物质环境利用率低下。如:某住宅小区建设了一块草地,供居民休憩交往。但,它未经良好布置,并处于四周住宅窗口视线交汇之下,又为了住宅安全,场地围以铁丝网。结果,此处几乎无人。因为身居该场地中的人们感到如被囚禁般的不自在和被人们窥视的恐惧。

  上述几个例子说明,好的住宅不区应是在建筑专业统筹下的相关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成果,是全体专业的智能的综合。光靠智能化系统,是达不到“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的实际效果的。

  我们认为,现在我们所谈的智能住宅小区是一个特定涵义的称谓而已,就象绿色住宅小区、生态住宅小区等称谓一样,强调该住宅小区的某种特点。智能住宅小区仅只表明了它上具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的住宅小区而已。

  4.2智能化系统本身若只考虑技术、设备而欠考虑其应用对象,则我们认为其智能是不足的。例如:

  ①在紧急呼救功能的实现上,很多采用一只固定的紧急按钮,甚至装在进门处。考虑较周到的是每个房间都装。但这对于有心脏疾病的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紧急发病,而家中无人时间较长,就不适用。我们认为采用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按钮为妥。

  ②为防盗而对窗子进行监控时,常见对每个窗都装门磁开关或红外双鉴探头。我们认为应该根据楼层和住宅的外观来考虑盗贼从窗口入侵的可能性以确定装不装,在哪个窗装,还是每个窗口都装的问题。多装会增加初投资,增加了误报次数,增加了工程质量以及以后的维护工作量。例如:一个800户的小区,每户平均有四扇窗,每窗一个门磁开关,则需购3200只门磁或双鉴探头。又假设每个开关或探头误报率为每年一次,那么就几乎平均每天可能有10次误报警出现,后果如何则可想可知。这样的系统该不能说是智能的吧。

  住宅小区的建设尖以人为本,即为住户服务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也须如此,以使住宅小区为住户服务得更好。

  5.1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的系统,我们不能因此而使以人为本的目标有所减弱,即必须明确技术为人服务这一准则。也唯如此,技术才有市场。智能小区内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人的职业、文化爱好、习惯不同,各家的经济情况不同。因此,小区智能化系统服务对象差别很大,比之智能大楼更为复杂。在这众口难调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小区内住户作一统计分析和归类,据此考虑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功能系统的实施,一般可分成如下三类:

  ①属于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条件成熟且性能价格比合适的,列入普遍实施的项目,一般有:防盗报警、紧急求助、消防报警、出入口控制、煤气防泄、语音通信、有线电视、三表出户、公共场所监控、边界防范、巡更。

  ②技术条件成熟,但费用较贵,操作也较复杂,有相当部分住宅不愿使用的,作为可选项目,一般有:对家电的远程控制、网上炒股、影视点播(VOD)、国际互联网上网、一卡通等。

  ③技术条件复杂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环境尚不完备者,或投资成本太高者,则暂不实施。如:远程急救诊疗,这在我国涉及法律责任和社会环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又如:网上购物、网上教育,国内大多数地区社会大环境尚不具备。又如:集中空调系统,涉及投资太高,冷量分摊计费复杂和住户的观念等问题。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智能化系统中心站的实施必须首先满足住户基本和可选项目的要求,并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界大环境的改善,逐步将暂不实施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项目予以实施。有些房地产商布了电话线、结构化布线,再加有线电视就号称是智能小区,显然是炒卖点而已。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虽原先考虑智能化的技术较多而忽视了住户需求而交了学费,而今就能较周到考虑,使住户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真实的物超所值的智能化服务,自身也获得美誉。

  5.2我们感到要保证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以及运行良好,必须要有掌握好智能化系统的人才。智能小区智能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这个集成过程中,各有关的技术、设备、材料最终构成了具体的符合该住宅小区需要的智能化系统,人在集成过程中起着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的重大作用。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历史很短,还缺乏工程经验,因此,也更缺乏实施智能化工程的人才,在实践中培养和使用人才就十分重要,不仅要有规划设计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人才,具体动手安装操作的人才以及运行维护的人才。建筑行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高科技性的工种是弱项;集成商亦是近几年才出现,他们原多偏重计算机网络集成,很多是有集成之名,行销售之实,缺乏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实例协调的实践,即使有些赫赫有名的外国大分公司亦是名实不符;而许多物业管理公司也是原来的房管局等机构演变而来,他们要维护好、运行好也确实存在困难。凡此种种造成小区智能化系统不能一次成功开通,开通后运行维护纠纷不断的现象。可喜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有一批高素质的智能化集成公司崛起。从总体上考虑,由房地产公司或物管公司来运作智能化系统是难度很大的,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公司可能是解决智能小区增值运行的一个途径。

  我们认为,住户是推动智能化工程得以实用化和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住户是服务的对象,没有他们的需求就没有智能化系统的立脚之地。我们不应把们看成是消极的推销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智能化工程的积极应用者和管理的参与者。更应看到不断满足他们的新的要求,将使智能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获得服务增值,从而推动智能化系统向新的高度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作者的经验是建易用难,用好更难。这要求我们把“服务”而不是“管理”,更不是其他,放在智能化工作的中心。这样,智能化才能持续地向前发展。作者的个人经验,提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一个很有进取心的技术班子,他们不是消极地智能化系统的维护人员,他们能主动地要不断跟踪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跟踪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并将它们应用到小区的网络信息服务上。

  其次,信息服务要有针对性的,以生动的方式展开,从和居民的基本要求、切身利益相关处入手。

  第三,要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物流组织来保证信息服务的实现,使“网上点击”“E社区”“E生活”给住户真正带来方便、实惠,人是不可能生活在“虚拟”中的。

  第上,最至关重要的,从小区建设期的领导到小区管理期的领导始终如一地坚信并坚持支持和参与智能化系统的工作。因为唯如此,才能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使虚拟的E社区回归到现实社区。

  使智能化变成为寻常百姓油盐柴米密不可分的“傻瓜”技术。这是十分艰辛的探索过程,它要求真正想建设智能滤我的领导者、从业者不断坚定信心,总结经验,虚心谨慎地探索用户的需求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用户和服务用户。例如:西南交大房产公司,他们在1996率先在四川、成都提出智能小区概念。其建设的智能小区一期,做到了光纤到楼,综合布线到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中心。然而,上网户数仅只占住户总数的5%。智能小区二期,他们坚持每周组织住户举办家庭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计算机操作、上网、炒股等讲座。在暑假,举办少年计算机夏令营,不定期和计算机公司一起举办区内展示会等,使得上网的用户不断增多,现在达到了20%住户入网。交大智能小区三期、四期,从城市大环境,从投资效益,从方便住户和三网合一的趋向,考虑将小区网络形成改为HFC,大胆取消了综合布线系统。这是充分考虑了住户必看电视而不一定要用计算机这种现实。但,若住户要入网,CABLEMODEM就可,CABLEMODEM以租用户式担供,2年后即归住户所有,这种用户有一种认同感,一种自主感。2000年9月开始实验小区网上购物服务,为住户集体购买米、油等日用品,并以低于超市价格送货上门,受到住户热烈欢迎。该小区的智能物业服务体系已现端倪,电子商务的良好开端显示了高技术平民化的魅力和威力。该计算机管理中心已发展成为一个公司,从事滤我智能产品开发,系统设计和集成等业务,做的工程已涉足到沿海。

  在智能大楼的浪潮渐趋平静之时,智能住宅小区又揿新潮,形成了住宅的新卖点。智能住宅和小区通过媒体的宣传,为人们描述了梦幻般的理想新生活。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在家中坐,购物,教育,娱乐,医疗,人们聊天交往等等一切生活的需要都能解决,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而且节能……。然而,1999年中国首次网络生存测试的结果,表明了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憧憬的、国外来宣传的,还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能得到的;技术上能做到的,在社会上并不就可普遍推广的,当今的购房者中很多似乎并不对住宅的“智能”给予热情的响应,他们首先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是否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户型、环境、交通条件、面积等等。有些智智能住宅小区的先行者花了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不好用,故很少人用。但可喜的是,我们也见到有的小区,坚定不移地终于走出了一条路,E社区正在深入人心,健康发展。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新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是新技术深入家庭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作者希望将自己在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的一些思考陈述于后,供同行们参考,更希求得指正。

  智能建筑是建筑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智能建筑并非仅指大楼和楼群,它有着更广的涵义。而智能住宅、小区并不是智能大楼在规模上简单的缩型,也不是智能大楼的发展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延伸。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H)、欧洲的“聪明屋”(SH)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的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表明了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家电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表明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住宅智能化表明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进入了住宅,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话音、数据、图象)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日本、新加坡有适用于大型居住区的总线。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中国住宅的开发基本都是小区的形式,因此,当我们谈到小区智能化的时候就隐含了住宅智能化。

  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国外有所不同,是藉助于智能建筑的概念和借鉴国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蓬勃发展之机而兴起。而今智能住宅小区示范小区遍布全国,用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的产品开发也遍地开花。

  1.住宅内部具备综合了安防、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防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一个完整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如图1所示。应加以说明的是,小区的不同个性,会对智能系统的功能有所取舍。作者认为,根据小区的实际功能需求而确定其智能化系统才是胆智的规划、设计。实践表明,单纯追求技术的完备性、先进性的后果,是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必要条件,即实施了智能化工程的、并能发挥出智能化的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务请注意,智能小区是一个特指的名称而已。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住宅是小们最根本的生存空间,是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发展,但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住宅的功能仅仅是为了居住。今天,信息正成为人们生存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进入家庭使住宅、小区能够具有如图1所示的功能。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人们对新技术的接收和应用会有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限制,还受到经济上的以及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当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时,一定首先要了解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认清智能化系统的作用。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必然地仍是以居住舒适为第一要义,它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居住性:生活空间分配合理,居住气氛浓厚,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具体是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小区内有适宜的公共活动场所,或在楼上有空中花园以增加邻里交往,增加居住气氛。

  2.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3.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对核心部定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它不仅能使居民能参与设计,也为再改造提供了可能。

  ③住宅内环境质量:厨卫设备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鼓励二类高层),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等)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小区内部商店、文娱场所等服务设施。·周边环境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服务场所。

  从上述7个方面和上节所述我们看到,智能化系统是现代住宅小区不可缺的,但相对住宅小区所需要的功能,智能化系统所能担当的是有限的。智能化系统是为住宅、小区更加好地发挥效用服务的,是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之一,是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但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认为高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低档次的智能化系统,反之低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高档次的智能化系统。

  智能的直观定义是在给特定的环境与目标条件下,正确制定策略并产生行动来实现目标的能力。社会智能的定义:人类群体在实现共同目的过程中分工与协作的能力,正确决策和实施的能力,现今一切人工的智能都是以人的智能为原型的。

  4.1对照智能的上述定义,我们认为应从更广阔的概念上来理解小区的智能,即智能小区的智能并不是靠智能化或弱电专业就能实现的。

  ①住宅的舒适与房间的空间和采光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房屋的进深与层高之间设有一个恰当的设计,那又怎么会使用者的舒适和工作效率呢?这当然由建筑设计来考虑。

  ②空调和电采暖器可以在住宅内营造室内舒适的小气候,但它绝不能代替人对自然通风和阳光的亲近和需求。而它们的能耗如不加控制,则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有专家统计过,以每户空调、采暖耗电1-4KW计,则仅长江流域的此项用电约为2亿KW,相当于11个三峡电厂的装机容量。又据专家测算,采用新型建材、新型空调设备以及对住户加以指导,长江流域年能耗可望降低50%。又有专家研究认为,将生物气候学原理应用于高层住宅,则可以节省运转能耗的40%。

  ③住宅热水器供水系统,常有长的管路且其保温措施常被忽视,结果往往要等一段时间才有热水放出。显然,这既浪费时间,还浪费水和天然气资源,亦降低了舒适性。

  ④住宅小区一般都注意到室外人们的交往空间,但往往重视其物质环境,如设置草地、流水等。但,对其心理环境重视不够,结果命名物质环境利用率低下。如:某住宅小区建设了一块草地,供居民休憩交往。但,它未经良好布置,并处于四周住宅窗口视线交汇之下,又为了住宅安全,场地围以铁丝网。结果,此处几乎无人。因为身居该场地中的人们感到如被囚禁般的不自在和被人们窥视的恐惧。

  上述几个例子说明,好的住宅不区应是在建筑专业统筹下的相关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成果,是全体专业的智能的综合。光靠智能化系统,是达不到“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的实际效果的。

  我们认为,现在我们所谈的智能住宅小区是一个特定涵义的称谓而已,就象绿色住宅小区、生态住宅小区等称谓一样,强调该住宅小区的某种特点。智能住宅小区仅只表明了它上具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的住宅小区而已。

  4.2智能化系统本身若只考虑技术、设备而欠考虑其应用对象,则我们认为其智能是不足的。例如:

  ①在紧急呼救功能的实现上,很多采用一只固定的紧急按钮,甚至装在进门处。考虑较周到的是每个房间都装。但这对于有心脏疾病的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紧急发病,而家中无人时间较长,就不适用。我们认为采用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按钮为妥。

  ②为防盗而对窗子进行监控时,常见对每个窗都装门磁开关或红外双鉴探头。我们认为应该根据楼层和住宅的外观来考虑盗贼从窗口入侵的可能性以确定装不装,在哪个窗装,还是每个窗口都装的问题。多装会增加初投资,增加了误报次数,增加了工程质量以及以后的维护工作量。例如:一个800户的小区,每户平均有四扇窗,每窗一个门磁开关,则需购3200只门磁或双鉴探头。又假设每个开关或探头误报率为每年一次,那么就几乎平均每天可能有10次误报警出现,后果如何则可想可知。这样的系统该不能说是智能的吧。

  住宅小区的建设尖以人为本,即为住户服务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也须如此,以使住宅小区为住户服务得更好。

  5.1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的系统,我们不能因此而使以人为本的目标有所减弱,即必须明确技术为人服务这一准则。也唯如此,技术才有市场。智能小区内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人的职业、文化爱好、习惯不同,各家的经济情况不同。因此,小区智能化系统服务对象差别很大,比之智能大楼更为复杂。在这众口难调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小区内住户作一统计分析和归类,据此考虑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功能系统的实施,一般可分成如下三类:

  ①属于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条件成熟且性能价格比合适的,列入普遍实施的项目,一般有:防盗报警、紧急求助、消防报警、出入口控制、煤气防泄、语音通信、有线电视、三表出户、公共场所监控、边界防范、巡更。

  ②技术条件成熟,但费用较贵,操作也较复杂,有相当部分住宅不愿使用的,作为可选项目,一般有:对家电的远程控制、网上炒股、影视点播(VOD)、国际互联网上网、一卡通等。

  ③技术条件复杂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环境尚不完备者,或投资成本太高者,则暂不实施。如:远程急救诊疗,这在我国涉及法律责任和社会环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又如:网上购物、网上教育,国内大多数地区社会大环境尚不具备。又如:集中空调系统,涉及投资太高,冷量分摊计费复杂和住户的观念等问题。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智能化系统中心站的实施必须首先满足住户基本和可选项目的要求,并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界大环境的改善,逐步将暂不实施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项目予以实施。有些房地产商布了电话线、结构化布线,再加有线电视就号称是智能小区,显然是炒卖点而已。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虽原先考虑智能化的技术较多而忽视了住户需求而交了学费,而今就能较周到考虑,使住户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真实的物超所值的智能化服务,自身也获得美誉。

  5.2我们感到要保证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以及运行良好,必须要有掌握好智能化系统的人才。智能小区智能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这个集成过程中,各有关的技术、设备、材料最终构成了具体的符合该住宅小区需要的智能化系统,人在集成过程中起着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的重大作用。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历史很短,还缺乏工程经验,因此,也更缺乏实施智能化工程的人才,在实践中培养和使用人才就十分重要,不仅要有规划设计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人才,具体动手安装操作的人才以及运行维护的人才。建筑行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高科技性的工种是弱项;集成商亦是近几年才出现,他们原多偏重计算机网络集成,很多是有集成之名,行销售之实,缺乏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实例协调的实践,即使有些赫赫有名的外国大分公司亦是名实不符;而许多物业管理公司也是原来的房管局等机构演变而来,他们要维护好、运行好也确实存在困难。凡此种种造成小区智能化系统不能一次成功开通,开通后运行维护纠纷不断的现象。可喜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有一批高素质的智能化集成公司崛起。从总体上考虑,由房地产公司或物管公司来运作智能化系统是难度很大的,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公司可能是解决智能小区增值运行的一个途径。

  我们认为,住户是推动智能化工程得以实用化和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住户是服务的对象,没有他们的需求就没有智能化系统的立脚之地。我们不应把们看成是消极的推销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智能化工程的积极应用者和管理的参与者。更应看到不断满足他们的新的要求,将使智能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获得服务增值,从而推动智能化系统向新的高度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作者的经验是建易用难,用好更难。这要求我们把“服务”而不是“管理”,更不是其他,放在智能化工作的中心。这样,智能化才能持续地向前发展。作者的个人经验,提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一个很有进取心的技术班子,他们不是消极地智能化系统的维护人员,他们能主动地要不断跟踪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跟踪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并将它们应用到小区的网络信息服务上。

  其次,信息服务要有针对性的,以生动的方式展开,从和居民的基本要求、切身利益相关处入手。

  第三,要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物流组织来保证信息服务的实现,使“网上点击”“E社区”“E生活”给住户真正带来方便、实惠,人是不可能生活在“虚拟”中的。

  第上,最至关重要的,从小区建设期的领导到小区管理期的领导始终如一地坚信并坚持支持和参与智能化系统的工作。因为唯如此,才能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使虚拟的E社区回归到现实社区。

  使智能化变成为寻常百姓油盐柴米密不可分的“傻瓜”技术。这是十分艰辛的探索过程,它要求真正想建设智能滤我的领导者、从业者不断坚定信心,总结经验,虚心谨慎地探索用户的需求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用户和服务用户。例如:西南交大房产公司,他们在1996率先在四川、成都提出智能小区概念。其建设的智能小区一期,做到了光纤到楼,综合布线到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中心。然而,上网户数仅只占住户总数的5%。智能小区二期,他们坚持每周组织住户举办家庭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计算机操作、上网、炒股等讲座。在暑假,举办少年计算机夏令营,不定期和计算机公司一起举办区内展示会等,使得上网的用户不断增多,现在达到了20%住户入网。交大智能小区三期、四期,从城市大环境,从投资效益,从方便住户和三网合一的趋向,考虑将小区网络形成改为HFC,大胆取消了综合布线系统。这是充分考虑了住户必看电视而不一定要用计算机这种现实。但,若住户要入网,CABLEMODEM就可,CABLEMODEM以租用户式担供,2年后即归住户所有,这种用户有一种认同感,一种自主感。2000年9月开始实验小区网上购物服务,为住户集体购买米、油等日用品,并以低于超市价格送货上门,受到住户热烈欢迎。该小区的智能物业服务体系已现端倪,电子商务的良好开端显示了高技术平民化的魅力和威力。该计算机管理中心已发展成为一个公司,从事滤我智能产品开发,系统设计和集成等业务,做的工程已涉足到沿海。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服务品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区物业管理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行业,在智能化趋势奔涌而来的今天,必须学会跟随时展潮流,以服务品质的提升换取业主的满意,因此,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也面临着提高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在社区安防、物业管理等方面提高业主获得感的迫切需求。但需要认识到的是:智能化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不是简单的智能化技术的拼凑组合,而是通过多种智能化技术的对接,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做到物业管理的系统化、整体化。

  小区物业管理系统智能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只有清楚认识到,提高智能化技术在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中应用水平所面临的困难,才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小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智能化技术加以应用。物业整体管理质量较低。打造整体智能化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不仅仅需要增加智能化技术,更需要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众所周知的是,物业这一行业的特点是低门槛、低利润,很少有物业公司能够将资金投入管理人才的引进上,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简单,管理水平低下,加之这一行业的发展时间短,多数公司都缺少现代管理理念与经验,对智能化设备的管理不能做到常态化、科学化与周期化,因此,智能化技术的使用成本偏高。管理组织混乱。小区的管理不仅仅关乎物业公司,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政府部门、通信公司与银行等单位都与小区管理有交集,而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划分与主体界定不够明确,这就容易导致物业管理上的混乱。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主要有住宅物业布线所有权、利益分配等,同时信息不能共享也会导致管理混乱。管理上的混乱,使得智能化技术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因此产生盲区。缺乏智能化技术维修管理能力。为了智能化而盲目上马智能化设备,这是当前开发商为了美化项目惯用的手法,但这样的行为,有可能与实际需求不相符,造成资源的浪费。我国的实际情况是,项目前期设计中,所使用的智能化设备往往不能构成系统,单独使用效果不理想,而物业公司普遍实力不足,缺乏专业的智能化设备维修管理人员,设备的维修保养又需要专业的维修公司,出现突发情况后,维修效率较低。

  智能化技术在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防盗报警系统。安全防护是物业管理系统最基础的任务。防盗报警系统主要由各种探测器、控制器与控制中心组成。探测器是整个系统的底层部分,它们承担着监测所在区域状态的任务,一旦发现非法入侵等警情,会将信息通过信号传输线路发送到区域控制器,控制器将报警信息发送到控制中心计算机上,最后以声光形式实现报警,接警后则需要对警情加以处理,复核是否误报,确认真实性后出境。探测器的主要类型有红外探测器、红外对射栅栏、红墙对射、门窗探测器与煤气探测器等。电梯监控技术。当前建筑发展趋势是高层化,这样的趋势下,电梯几乎已经成为高层业主进出住宅的唯一方式,因此,对电梯的安全性要求必须严格。电梯监控技术主要是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将报警信号发送给物业管理系统,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电梯监控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预先设定运行状态、起停时间、紧急事故状态报警;动态显示各个电梯运行情况,并将电梯启停状态、所处位置、运行方向等信息上传物业管理系统;对拽引电机、制动器等部件在安全机构故障后的自动报警功能进行检测,包括故障原因、地点、时间与故障状态等;对大型小区还能做到多梯并控,根据人流高峰期的客流方向与轿厢所在位置,有选择的制定运行程序,如“上行客流模式”“下行客流模式”等。给排水监控技术。生活用水的保障是居民生活的基础。智能化的给排水监控技术,通过计算机的计算来进行对给排水系统的调整,监测排水泵等相关部件的运行情况,在用水量与供水量之间做到动态平衡,确保整个给排水系统尽可能运行在高效状态,实现低能耗、高效率的目标。其实现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水泵、水池与水箱等主要部件的监测与控制,通过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在某一部件某一具体动作发生时,通过相关程序反应,做到对给排水量的优化调整。

  当前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能够满足业主在物业管理方面的绝大部分需求,但在应用中,我们必须结合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现有的技术设备以及小区实际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智能化技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注意避免因追求物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而盲目引入智能化技术,从而造成设备的空闲浪费,影响物业管理的综合效益。

  在智能大楼的浪潮渐趋平静之时,智能住宅小区又揿新潮,形成了住宅的新卖点。智能住宅和小区通过媒体的宣传,为人们描述了梦幻般的理想新生活。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在家中坐,购物,教育,娱乐,医疗,人们聊天交往等等一切生活的需要都能解决,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而且节能……。然而,1999年中国首次网络生存测试的结果,表明了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憧憬的、国外来宣传的,还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能得到的;技术上能做到的,在社会上并不就可普遍推广的,当今的购房者中很多似乎并不对住宅的“智能”给予热情的响应,他们首先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是否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户型、环境、交通条件、面积等等。有些智智能住宅小区的先行者花了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不好用,故很少人用。但可喜的是,我们也见到有的小区,坚定不移地终于走出了一条路,E社区正在深入人心,健康发展。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新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是新技术深入家庭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作者希望将自己在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的一些思考陈述于后,供同行们参考,更希求得指正。

  智能建筑是建筑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智能建筑并非仅指大楼和楼群,它有着更广的涵义。而智能住宅、小区并不是智能大楼在规模上简单的缩型,也不是智能大楼的发展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延伸。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H)、欧洲的“聪明屋”(SH)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的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表明了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家电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表明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住宅智能化表明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进入了住宅,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话音、数据、图象)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日本、新加坡有适用于大型居住区的总线。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中国住宅的开发基本都是小区的形式,因此,当我们谈到小区智能化的时候就隐含了住宅智能化。

  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国外有所不同,是藉助于智能建筑的概念和借鉴国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蓬勃发展之机而兴起。而今智能住宅小区示范小区遍布全国,用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的产品开发也遍地开花。

  1.住宅内部具备综合了安防、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防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一个完整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如图1所示。应加以说明的是,小区的不同个性,会对智能系统的功能有所取舍。作者认为,根据小区的实际功能需求而确定其智能化系统才是胆智的规划、设计。实践表明,单纯追求技术的完备性、先进性的后果,是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必要条件,即实施了智能化工程的、并能发挥出智能化的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务请注意,智能小区是一个特指的名称而已。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住宅是小们最根本的生存空间,是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发展,但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住宅的功能仅仅是为了居住。今天,信息正成为人们生存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进入家庭使住宅、小区能够具有如图1所示的功能。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人们对新技术的接收和应用会有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限制,还受到经济上的以及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当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时,一定首先要了解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认清智能化系统的作用。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必然地仍是以居住舒适为第一要义,它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居住性:生活空间分配合理,居住气氛浓厚,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具体是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小区内有适宜的公共活动场所,或在楼上有空中花园以增加邻里交往,增加居住气氛。

  2.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3.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对核心部定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它不仅能使居民能参与设计,也为再改造提供了可能。

  ③住宅内环境质量:厨卫设备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鼓励二类高层),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等)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小区内部商店、文娱场所等服务设施。·周边环境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服务场所。

  从上述7个方面和上节所述我们看到,智能化系统是现代住宅小区不可缺的,但相对住宅小区所需要的功能,智能化系统所能担当的是有限的。智能化系统是为住宅、小区更加好地发挥效用服务的,是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之一,是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但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认为高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低档次的智能化系统,反之低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高档次的智能化系统。

  智能的直观定义是在给特定的环境与目标条件下,正确制定策略并产生行动来实现目标的能力。社会智能的定义:人类群体在实现共同目的过程中分工与协作的能力,正确决策和实施的能力,现今一切人工的智能都是以人的智能为原型的。4.1对照智能的上述定义,我们认为应从更广阔的概念上来理解小区的智能,即智能小区的智能并不是靠智能化或弱电专业就能实现的。

  ①住宅的舒适与房间的空间和采光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房屋的进深与层高之间设有一个恰当的设计,那又怎么会使用者的舒适和工作效率呢?这当然由建筑设计来考虑。

  ②空调和电采暖器可以在住宅内营造室内舒适的小气候,但它绝不能代替人对自然通风和阳光的亲近和需求。而它们的能耗如不加控制,则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有专家统计过,以每户空调、采暖耗电1-4KW计,则仅长江流域的此项用电约为2亿KW,相当于11个三峡电厂的装机容量。又据专家测算,采用新型建材、新型空调设备以及对住户加以指导,长江流域年能耗可望降低50%。又有专家研究认为,将生物气候学原理应用于高层住宅,则可以节省运转能耗的40%。③住宅热水器供水系统,常有长的管路且其保温措施常被忽视,结果往往要等一段时间才有热水放出。显然,这既浪费时间,还浪费水和天然气资源,亦降低了舒适性。

  ④住宅小区一般都注意到室外人们的交往空间,但往往重视其物质环境,如设置草地、流水等。但,对其心理环境重视不够,结果命名物质环境利用率低下。如:某住宅小区建设了一块草地,供居民休憩交往。但,它未经良好布置,并处于四周住宅窗口视线交汇之下,又为了住宅安全,场地围以铁丝网。结果,此处几乎无人。因为身居该场地中的人们感到如被囚禁般的不自在和被人们窥视的恐惧。

  上述几个例子说明,好的住宅不区应是在建筑专业统筹下的相关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成果,是全体专业的智能的综合。光靠智能化系统,是达不到“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的实际效果的。

  我们认为,现在我们所谈的智能住宅小区是一个特定涵义的称谓而已,就象绿色住宅小区、生态住宅小区等称谓一样,强调该住宅小区的某种特点。智能住宅小区仅只表明了它上具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的住宅小区而已。4.2智能化系统本身若只考虑技术、设备而欠考虑其应用对象,则我们认为其智能是不足的。例如:①在紧急呼救功能的实现上,很多采用一只固定的紧急按钮,甚至装在进门处。考虑较周到的是每个房间都装。但这对于有心脏疾病的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紧急发病,而家中无人时间较长,就不适用。我们认为采用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按钮为妥。

  ②为防盗而对窗子进行监控时,常见对每个窗都装门磁开关或红外双鉴探头。我们认为应该根据楼层和住宅的外观来考虑盗贼从窗口入侵的可能性以确定装不装,在哪个窗装,还是每个窗口都装的问题。多装会增加初投资,增加了误报次数,增加了工程质量以及以后的维护工作量。例如:一个800户的小区,每户平均有四扇窗,每窗一个门磁开关,则需购3200只门磁或双鉴探头。又假设每个开关或探头误报率为每年一次,那么就几乎平均每天可能有10次误报警出现,后果如何则可想可知。这样的系统该不能说是智能的吧。五、以人为本是建设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根本住宅小区的建设尖以人为本,即为住户服务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也须如此,以使住宅小区为住户服务得更好。

  5.1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的系统,我们不能因此而使以人为本的目标有所减弱,即必须明确技术为人服务这一准则。也唯如此,技术才有市场。智能小区内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人的职业、文化爱好、习惯不同,各家的经济情况不同。因此,小区智能化系统服务对象差别很大,比之智能大楼更为复杂。在这众口难调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小区内住户作一统计分析和归类,据此考虑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功能系统的实施,一般可分成如下三类:

  ①属于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条件成熟且性能价格比合适的,列入普遍实施的项目,一般有:防盗报警、紧急求助、消防报警、出入口控制、煤气防泄、语音通信、有线电视、三表出户、公共场所监控、边界防范、巡更。

  ②技术条件成熟,但费用较贵,操作也较复杂,有相当部分住宅不愿使用的,作为可选项目,一般有:对家电的远程控制、网上炒股、影视点播(VOD)、国际互联网上网、一卡通等。

  ③技术条件复杂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环境尚不完备者,或投资成本太高者,则暂不实施。如:远程急救诊疗,这在我国涉及法律责任和社会环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又如:网上购物、网上教育,国内大多数地区社会大环境尚不具备。又如:集中空调系统,涉及投资太高,冷量分摊计费复杂和住户的观念等问题。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智能化系统中心站的实施必须首先满足住户基本和可选项目的要求,并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界大环境的改善,逐步将暂不实施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项目予以实施。有些房地产商布了电话线、结构化布线,再加有线电视就号称是智能小区,显然是炒卖点而已。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虽原先考虑智能化的技术较多而忽视了住户需求而交了学费,而今就能较周到考虑,使住户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真实的物超所值的智能化服务,自身也获得美誉。

  5.2我们感到要保证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以及运行良好,必须要有掌握好智能化系统的人才。智能小区智能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这个集成过程中,各有关的技术、设备、材料最终构成了具体的符合该住宅小区需要的智能化系统,人在集成过程中起着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的重大作用。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历史很短,还缺乏工程经验,因此,也更缺乏实施智能化工程的人才,在实践中培养和使用人才就十分重要,不仅要有规划设计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人才,具体动手安装操作的人才以及运行维护的人才。建筑行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高科技性的工种是弱项;集成商亦是近几年才出现,他们原多偏重计算机网络集成,很多是有集成之名,行销售之实,缺乏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实例协调的实践,即使有些赫赫有名的外国大分公司亦是名实不符;而许多物业管理公司也是原来的房管局等机构演变而来,他们要维护好、运行好也确实存在困难。凡此种种造成小区智能化系统不能一次成功开通,开通后运行维护纠纷不断的现象。可喜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有一批高素质的智能化集成公司崛起。从总体上考虑,由房地产公司或物管公司来运作智能化系统是难度很大的,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公司可能是解决智能小区增值运行的一个途径。

  我们认为,住户是推动智能化工程得以实用化和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住户是服务的对象,没有他们的需求就没有智能化系统的立脚之地。我们不应把们看成是消极的推销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智能化工程的积极应用者和管理的参与者。更应看到不断满足他们的新的要求,将使智能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获得服务增值,从而推动智能化系统向新的高度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作者的经验是建易用难,用好更难。这要求我们把“服务”而不是“管理”,更不是其他,放在智能化工作的中心。这样,智能化才能持续地向前发展。作者的个人经验,提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